查看原文
其他

济忆四十载:沟通遐迩 学贯中西

与祖国同行的 同济大学 2019-10-30

沟通遐迩 学贯中西

每年春天,同济校园内的樱花寂静地盛开,而在美景深处,也唤起了一段同济的樱花往事。197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拿着这把打开世界大门的金钥匙,同济大学的师生们源源不断地参与对外学习交流。在友好共赢的合作中,我们收获了日本合作企业赠送的一百棵樱花树苗作为九十周年校庆的礼物,更是与德国恢复了传统的交流渊源。


今日,当初的树苗已拔节成长、连成一片海洋,我们对外交流的道路也愈加宽广。面朝花海,这里是同济大学,一个知识无国界的地方。





1996年,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之中,跨国合作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抓住机遇、寻求发展,时任我校计算机系主任的赵轶群教授与同事们一行前往日本CSK公司,针对校企合作展开考察。此次一拍即合的合作,成为了计算机系日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日方企业严谨、科学的技术管理为我们所学习,因而迈向学科建设的更高台阶;而日方也通过合作拓宽了自身的平台,双方取得了互惠共赢的成果。

适逢1997年同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日本公司向我们赠送了一百株樱花树苗作为纪念礼物,这便是如今樱花大道的由来。此去经年,同济樱花依然纯净素雅,以永恒的美丽和生命力,让人回味,促人上进。

开放国门后,当时的李国豪校长一行随即前往德国考察,回国后校园内便掀起了德语热。如今的中德工程学院院长冯晓教授便是当时的一名同济学生,从那时起德语便进入了他的生活。90年代初,国内掀起了第一波留学热,在中国政府与德国基金会的双重援助之下,开放氛围良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冯晓院长前往德国攻读博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当时先进高效的工作方式与严谨求实的态度理念,都融入了这段深刻难忘的留学记忆。

在几乎三十年后的今天,初出国门的震撼都切实转化为了如今中德工程学院的办学理念。对于时间和预算的管理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实用性能力、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吐故纳新的工科愿景。由这些能力汇聚而成的新生力量,用赋予创造力的双手,正不断地打破从算法到企业应用的鸿沟。

昨日,我们向世界打开大门;今日,世界也因为我们而增添更多的色彩。2013年,同济在意大利成立了同济大学佛罗伦萨校区,不断培养着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而在2018年的今天,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来到同济,走近中国的知识环境与文化背景。

来自意大利的留学生安娜便是其中的一员。出于对汉语言的热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深造需求,她在2017年来到同济学习信息技术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平日里,如何用中文与人交流、发现与感受中国文化的多元之美,成为了她留学生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谈及专业课程时,同济大大小小的实验室、资源平台也为她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更丰富的收获。


知识无国界,天涯若比邻。


从1978到2018,四十年的时光见证了祖国越来越繁荣,同时也见证了同济大学越来越国际化的发展。从欧洲到美州,从中国到世界,“沟通遐迩,学贯中西”,开放的脚步一往无前。站在新时代,我们从同济出发,奔赴远方读万卷书,更带着中国故事行万里路!


制作团队与采访对象

制作:艺术与传媒学院济遇工作室

让更多的人看到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